來源:山東環境
問:日常生活中的“減碳”行為有哪些?
答:“碳中和”是指企業、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的時間內,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,通過節能減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產生的CO2排放量,實現CO2“零排放”。
可見,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為“碳中和”做貢獻。日常生活中做好節能減排、減碳行動,即有益于身心健康,又能為控溫行動做貢獻。
一、避免浪費:例如每個家庭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,國家每年可節能約110萬噸標準煤,減少CO2排放290萬噸;每個家庭每月少浪費一斤糧食,國家每年可節能約100萬噸標準煤,減少CO2排放260萬噸。
二、節約用電:如果每個家庭多使用1只節能燈,國家每年可節電約330億度,減少CO2排放3100萬噸;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鐘,再使用電飯煲煮飯可節電約10%,國家每年可節電約20億度,減少CO2排放190萬噸。
三、健康生活:每個煙民每天少抽1支煙,國家每年可節能約5萬噸標準煤,減少CO2排放13萬噸。
四、少耗資源:每臺私家車每月少開1天,國家每年可節油約82億升,減少CO2排放1800萬噸。
五、勤做家務:每個家庭少用1次洗衣機,并手動洗衣,國家每年可節能約65萬噸標煤,減少CO2排放160萬噸。